中國儲能網訊:青海省是我國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利用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全清潔能源供電刷新世界紀錄,那么當地到底是如何“追風逐日”綠電惠民的呢?
11月13日晚上8時,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推出專題報道《“追風逐日”的綠電夢》,全面介紹了青海省大力推進的綠電能源建設情況。
2020年5月9日到8月16日,“綠電三江源100天”活動啟動,青海電網連續100天對三江源地區16個縣和1個鄉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這背后離不開儲能技術的強大支持。
從格爾木市區向東25公里,一座“頂天立地”的白色光熱塔在戈壁荒灘拔地而起,這里就是新能源多能互補國家工程示范地。188米高的光熱塔就有儲能的功能。它的周圍被4400塊、面積相當于85個標準足球場的藍色鏡片環繞包圍。
這里的每面鏡子都有著高精度的控制程序和運動系統,可以像向日葵一樣朝著太陽獨立旋轉,同時將光束均勻地反射到14米高的吸熱器上。
利用吸熱器,周圍熔鹽罐的熱能會傳輸到熱鹽罐里面進行儲存。到了夜間光伏停發的時候,熱鹽由熱泵傳輸到換熱系統產生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產生電能。這個5萬千瓦的機組年設計發電量能達到1.78億度電。
就在光熱塔的東北方,與它相呼應的是國內首個電源側接入的百兆瓦時級,集裝箱式電化學儲能電站。
在這片戈壁灘上,集成了40萬千瓦風電、20萬千瓦光伏、5萬千瓦光熱及5萬千瓦儲能電站,年發電量大約12.63億千瓦時,可滿足一個60萬戶居民的城市一年的用電量。它可以在電網負荷低的時候儲能,在電網高負荷的時候輸出電力,通過削峰填谷,減輕電網波動。
隨著儲能產業的發展,更多的優質資本瞄準了這個領域。上海電氣建設的共享儲能電站,是目前國內由獨立市場主體投資建設并參與市場化運營的第一座電網側儲能電站。
當儲能電站上網送電,進行交易時,用戶們往往分不清用的是誰家的電。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追蹤的特性,國網青海電力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可追溯的發-儲-配-用體系。截止到2020年底,儲能調峰交易成交1851筆,累計增發新能源電量4032萬千瓦。
盡管儲能呈現出積極向好的發展勢頭,但大部分儲能項目仍處于示范階段,成本高而且不具備盈利性,是儲能產業化最大的“攔路虎”。目前儲能電站的發展還不足以支撐青海全年的用電需求。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清潔能源發展研究院新能源并網技術實驗室主任 李春來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梅生偉,從2014年就開始致力于青海省新能源建設,并擔任青海省光伏發電并網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他認為可以利用峰谷電價差、輔助服務補償等市場化機制,促進儲能發展。通過“儲能+可再生能源”的模式,未來青海全清潔的“綠電”將點亮世界,徹底改變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